另一方面,第一次被邀請扮演研究領域相關的期刊文章審查工作。當初答應是覺得看起來並沒有使用高深的統計工具,而引用的文獻也絕大多數是我熟悉的。然而細讀就發現,以我初淺的經驗,會覺得該文章並沒有任何證據或新發現,只是提出很多聲明或宣言,對於學術上來說,並沒有實質貢獻。為求審慎,請老師幫我看看,是不是我的意見太過狹隘,結果老師竟然說他也同意我的看法,如果他是審查人員他會傾向退件,但是如果邀請作者做根本性的修改會比較仁慈一點。以我對於這個期刊的了解,好像不會再做第二次審查....這樣的文章如果出爐,後果不堪設想....所以今天掙扎一小下,為了捍衛期刊的名聲,提出很多問題與建議後 還是建議退件.............
- Jun 12 Sun 2011 18:42
投稿與審稿的角色調適
另一方面,第一次被邀請扮演研究領域相關的期刊文章審查工作。當初答應是覺得看起來並沒有使用高深的統計工具,而引用的文獻也絕大多數是我熟悉的。然而細讀就發現,以我初淺的經驗,會覺得該文章並沒有任何證據或新發現,只是提出很多聲明或宣言,對於學術上來說,並沒有實質貢獻。為求審慎,請老師幫我看看,是不是我的意見太過狹隘,結果老師竟然說他也同意我的看法,如果他是審查人員他會傾向退件,但是如果邀請作者做根本性的修改會比較仁慈一點。以我對於這個期刊的了解,好像不會再做第二次審查....這樣的文章如果出爐,後果不堪設想....所以今天掙扎一小下,為了捍衛期刊的名聲,提出很多問題與建議後 還是建議退件.............
- Oct 28 Thu 2010 03:58
英國契斯特鎮之旅 (A short visit to Chester City Centre)
- Jul 03 Sat 2010 20:11
2010 倫敦巴雷特學院年度學生成果設計展 (Bartlett Summer show)
Personally, this is the third year coming for this well-established show in the European architectural field. For some reason, I like this year's show the most, spent more time on reading the texts of design concepts, more interested in the issues they are involved in, and also appreciate the way they present their work.
The narratives of the interactions with urban context presented by Unit 17 interest me the most. The topic is "decay and emergence: the becoming of cities". Rio de Janeiro was chosen as the scene of their field work. Within this group, two of them especially drew my attention partly because they are nominated in the short list of awards, partly due to the availability of portfolio next to their drawings, which allows me to understand the underlying ideas of work. One is about tramway interchange, while the other is about the immigration centre. Two themes in the tramway interchange project are "movement and lost in translation". On the other, the immigration centre project attemptsto theorise the architecture of arrival.
- May 14 Fri 2010 03:00
政府不可放任土地開發
轉刊自中國時報言論廣場(2010-05-13)
陳嘉琳/英國倫敦(博士候選人)
台北市二○二兵工廠溼地涉都市計畫變更由綠地變為科學園區用地,引發知名作家呼籲搶救台北都市之肺的呼籲,執政者以一貫的標準答案「保證開發與生態兼顧」予以回應。
生態與開發須兼顧是基本觀念,但這次問題並非在於要不要開發,而是如何開發及在哪裡開發?成長開發即使是西方已發展之先進國家,如何進行成長開發仍然是非常重要的課題,如英國的棕地(Brown field)再發展原則,由行政部門擬定國土空間發展願景扮演重要角色來引導開發,除加以管制綠地開發(green field),並鼓勵原棕地優先進行都市更新或再發展。棕地泛指已經開發利用過的土地,一般來說,因經濟結構轉變,新興經濟活動常崛起於其他地區,而離開逐漸沒落的棕地,造成許多棕地廢棄不用;其二,棕地因再開發成本過高,如汙染或開發費時,對於開發商而言,綠地相對容易處理及開發。倘公權力不彰及缺乏空間成長管理策略,都市開發就會淪為私部門開發的競技場。
- Oct 11 Sun 2009 22:14
高鐵站之設置等同於帶動地方經濟發展?
當台灣高鐵通車後三年不到,財務營運破產由政府接手之際,焦點似乎圍繞在造成高鐵虧損之種種財務議題,同時也對於預定增加苗栗、員林、彰化三高鐵站之計畫蒙上陰影,而地方期待高鐵站帶來經濟發展所施加的政治壓力,讓政府豪氣地保證三站之設置開發仍繼續推動,然這樣的承諾實需要更細緻的評估。對於中長途距離旅程,高速鐵路被視為極具競爭力,尤其明顯縮短乘車時間以及提高運輸能力等解決交通需求之直接效益,其間接效益如高速鐵路對於經濟發展之影響:是否高鐵連接到偏遠或發展落後之城市就會為地方帶來經濟轉型發展契機,一直是爭議的焦點。以歐洲高速鐵路網之建置為例,空間經濟學家認為,因為聚集經濟的效應,高速鐵路的開通非但不會幫助中繼小城市的發展,反而會因此讓毫無競爭力的小城市的發展機會,因高鐵更加速流失到大城市。一直以來,交通建設就是發展之必要條件但非充分條件。僅有交通建設之可及性,卻無相關地方經濟發展及空間發展策略同步進行,對於發展較弱的城市或許是禍而不是福。高速鐵路主要是運人而非貨物,理論上其對於發展知識經濟服務業將有較大的效應,因此可以期待對於高收入通勤族及商務需求之影響。法國高鐵TGV於1981年開通後將巴黎與里昂拉近到兩小時可達的範圍,1985年一份研究指出,TGV讓里昂的商業活動更願意以里昂為據點並享受高鐵的便利性,無須遷移到巴黎發展,而巴黎的商業活動則更集中在巴黎周邊發展。然最近的一份研究報告卻仍認為里昂的經濟活動被吸引到巴黎發展。而這樣的經驗值得我們深思,台灣無相關研究檢驗是否高速鐵路對所經過的縣市帶來經濟效益,而就現有高鐵站周邊土地開發之實況亦非如預期發展。七大高鐵站區開發模式均以劃定特定區計畫的方式將高鐵站區周邊規劃商業區、住宅區、文教區等用地,期待高速鐵路將帶動周邊發展成為一個新的都市發展區域。除桃園站區及新竹站區吸引較多民間投資土地開發外,其餘站區幾乎僅有高鐵車站本身及周邊的停車場成為主角,與當初所預期之土地開發熱況成為諷刺的對比。而因為地點偏遠,聯外交通之不足成為另一個土地開發上之罩門。對於發展較為遲緩之小城市,一廂情願將高速鐵路的開通視為地方經濟發展的同義詞時,證據到底在哪裡? 當台灣高速鐵路的財務計畫引發大眾加以撻伐之同時,是否思考過像高鐵如此高資本投入之公共建設,納稅人的錢應該更花在刀口上,我們雖然搭上有高速鐵路國家之行列,但是如果我們沒能利用這樣的投資為台灣帶來的策略性發展契機,機會流逝不說,讓我們的國土發展及地方經濟發展反而變成零碎無力。交通計畫、經濟發展計畫及空間發展計畫實為一體三面,藉由本次高鐵對台灣社會帶來的衝擊,實應好好痛切思痛,全面思考高鐵對台灣各地方之空間發展及經濟發展所能帶來的效益與機會,新設三高鐵站不應再重蹈覆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