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2013-01-09 14.49.01  

 

每次有從事建築規劃相關專業的師長或朋友,我都會介紹他們來倫敦的The Building Centre參觀, 自己也每隔一段時間會來這裡了解倫敦的都市發展脈動、看展覽、聽演講、逛書店、喝咖啡聊天等等,跟倫敦眾多STARchitectural Buildings 比起來, The Building Centre (別稱New London Architecture, NLA) 並不算是一棟特別起眼的建築,跟倫敦豐富的文化藝術活動資源相比,也不算是重點場所,但是從這個單位的成立宗旨與長年努力的經營,我看到的是,它呈現了西方先進國家如何透過系統性的思考與作為的模式,形成一股帶領社會進步的動力。

 

   

1. 由第三部門所建立- Driving the agenda to shape a better city

 

The Building Centre已有八十年歷史,成立於1931年,致力於成為一個獨立的交流園地,提供人造環境的發展上各種訊息與啟發。這樣的單位,超越營利、黨派,為的是如何提升人造環境來努力,憑藉這樣的精神,目前有許多專業相關產官學界共同分攤財務支援營運。針對每次展覽主題,免費提供一本小冊子,當然背後也需要陣容堅強的企畫及寫作人才。

 

2.它並非只是願景館,是溝通合作、鼓勵對話、激發創意及帶動產業的發動機

NLA_facilities  

 

當代的城市都喜歡來個都市發展的願景館,向市民或遊客展示一個城市的規劃願景,歷史或未來的計畫等等,著重在展示及教育的功能。一個倫敦市中心的模型擺在入口處,用白色的量體將都市更新或新發展區凸顯出來,與原本的淡灰色量體作區別,大型的開發案如倫敦奧運的東倫敦開發區,倫敦的碼頭區的都市更新等等。但是這中心不僅於此,純就人造環境來說,它結合產官學界,從個體建築與社區營造到大環境的景觀及都市發展,加強都市內外空間、經濟、社會、環境各領域之整合溝通,有輔助專業教育訓練、市場調查、建材研發、產業發展、都市發展政策溝通等功能。就社會發展來說,這是一個歡迎大眾參與了解的園地,可以長期培養Social infrastructure。

 

NLA-Models  

 

3. 公部門引導私部門,建立良性公私合作機制

 

公部門可以將具願景的政策規劃,從重大交通建設到各倫敦市內的區公所(Borough) 之各都市更新重點區標示清楚,讓房地產投資開發商,可以配合政府的政策,而減少缺乏政策方向下,被私部門開發商牽著鼻子走,甚至綁架政策。倫敦目前正在興建中的大倫敦區域快鐵 (東西向的Cross Rail以及南北向的Thames Link) 都在模型上可以明顯的看出來,也配合牆面的政策與未來倫敦發展上所面臨的挑戰等訊息。

 

 

4. 心得- 好的改革就像一顆種子,需要花時間灌溉,未來才有機會成長茁壯。

  • 建立系統性發展機制: 建築 + 營建材料與技術發展 + 以出口研發成果為目標,促進產業升級與附加價值: 以建築為例,台灣不是沒有優等的專業設計規劃人才,而是沒有一個健全的體系與環境,好的建築及都市環境,不只看單棟建築外觀的華麗,而是社會整體發展的體質,有活力合作並競爭的系統性運作發展才是關鍵,也不能靠昂貴的進口材料來堆砌。
  • 民間專業團體、公部門、私部門、教育單位、及一般大眾都是社會構成份子,缺一不可。究竟有願景的規劃是否能夠落實,公部門需要引導私部門,做好良好政策引導與溝通,而不是順從民間的利益考量。這樣的機制,需要從中央與地方一同努力,中央政策的覺醒到地方政府及各專業商業團體、人士與社會的參與認同。

References:  

The Building Centre: http://www.buildingcentre.co.uk/aboutUs/AboutUs.asp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harline200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