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腦海中一直浮現幾個月前的某個餐會上跟一位 Oxford Brookes 的教授的對話: 有關發展中國家與已發展國家的差別。他強調"不在於富人與窮人的多寡,而是在於社會上對待弱勢的人態度如何,是如何採取政策來處理?" 在閒聊的過程,我接續以自己作英國與法國的比較研究之經驗,想問問他對於英法之間的文化差異、歷史糾結與競爭等等,他如何看待? 他以一個我這輩子都不會忘記的回應說道: "他去了一趟美國之後,他覺得他還是European"。雖然,他沒有正面回答我的問題,但是答案也是不言可喻且值得玩味。


這段話其實隱含了很多西方現代社會在發展的過程當中,對於資本主義的種種缺點,不斷的演變找尋最適社會發展的治理系統的基本價值。從長期歷史的演變來看,
"左派""右派"這樣的分類實在是過於簡化,很多西方的偏馬可斯主義學者,喜歡用新自由主義來概括解釋一切全球化資本主義之下的不均衡不公平的亂象。然而,沒有任何一套系統是完美的,純粹共產社會主義或極端的市場經濟主義似乎都無法長久發展,而在各個國家歷史文化涵構之下,其政治經濟的價值觀,反映在社會發展的各個環節,透過政策面、學術面、產業面種種的執行與辯論,奠定了社會長遠以來所追尋的價值體系。

粗略的分,光是西歐的資本主義系統就至少有三種 (英國/法國/德國),而各國家又有不同的差異。有趣的是,英國是歐洲國家之間,最被認為接近美國的市場開放系統,但是,真正跟美國各項政策比起來,許多西歐國家都算是偏左派了,英國的保守黨都還算是偏天平的左邊,而在法國屬右派的前總統席哈克,更而是聲明將法國與英美的“Anglo-Saxon Ultraliberalism劃清界線,美國追求個人自由民主與發展最大可能化,殊不知許多所謂的企業主Entrepreneur”的產業發展是建立在犧牲整體的環境與社會成本之上,而一般老百姓的生活醫療保險、公共服務相對而言,則很多需要自費,如果不是中等收入,負擔相當重。雖然英國NHS一直被批評效率不好,但是他對於一般貧困百姓的照顧,功德無量。就針對重視社會公平這件事,英法兩國的確是比美國有更多對於窮人照顧的政策辯論與施行。

比較這些西方的政經系統,其實是一種文化衝擊與自省。西方社會的政治哲學辯論已經深深地融入政策、社會文化發展的各層面,一種基本態度,不求同,尊重差異與多元,見解有證據來支持。政策的決策需要多方思考後,負政治責任。即使經濟發展不如發展中國家的快速,許許多多的經濟轉型及社會問題,先進國家的進步是反映在提早面對下一階段的挑戰同時不斷的提升轉化。台灣有獨特的多元的殖民文化及複雜的歷史脈絡糾結,或許也是因為這樣的特殊性,讓求生存保安定的個人價值觀的重要性讓政治經濟社會價值觀的理性辯論薄弱無力,或許這是台灣的社會在多年的經濟停滯與有待轉型的蛻變期間,有待逐步建立起公民社會多元理性辯論的習慣與價值。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harline200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